未来监管层将会对未按要求履行环保信息披露义务、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公司,加大监管约束和惩治力度。

环保号角正吹响A股市场。

6月以来,就有众兴菌业(002772.SZ)、沙钢股份(002075.SZ)、蓝丰生化(002513.SZ)、辉丰股份(002496.SZ)及东江环保(002672.SZ)等 多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问询函,涉及环保信披等问题。

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环保信披的监管未来也将加强。

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沪市1420家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855家披露了环境保护相关信息,相比2016年披露的255家,同比增幅高达235%。其 中,386家属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另有439家属于自愿披露环保信息。

“绝大多数公司环保信息中不仅披露了主要污染物名称,还涉及了排放方式、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及环境自行监 测方案等情况,比如,华电国际(600027.SH)、海螺水泥(600585.SH)等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以图表方式披露环境保护投入和进展情况。”7月16 日,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除了加强对上市公司环保信披力度,在环保督查的背景下,上述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接下来,会对未按要求履行环保信息披露义 务、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公司,加大监管约束和惩治力度。”

环保“晴雨表”

855家年报中披露环保相关信息的公司中,有不少是煤电、钢铁、水泥建材、化工医药、造纸等领域被重点关注的对象。

超低排放,是煤电和钢铁行业等污染“集中户”环保治理的关键词。

早在2014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和能源局共同印发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中就提到,要逐步降低平均供电煤耗和严控大气污染物排 放,到2020年部分现役和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准煤/千瓦时。

整体来看,沪市16家煤电行业公司节能减排任务均已接近尾声,浙能电力(600023.SH)和申能股份(600642.SH)甚至已在2017年提前完成“超低 排放”改造任务,如申能股份全年供电煤耗为292.37克煤/千瓦时。

7月16日,华电国际(600027.SH)安全生产部环保处处长于世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主要从三方面加强安全环保生产,其一是强化环保设 备管理,“环保设备一律等同于发电主设备进行管理考核,出现问题也按照主设备进行同等的追责”;其二是针对环保设备的升级改造,公司现在的煤电设 备排放标准和燃气设备的技术标准是一样的,基本都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部分中部地区的设备可能还没达到标准,到2020年也会逐步实现”;其三则 是“加强环保设施运营规范化”。

数据显示,华电国际2017年环保资本性和成本性的总投入达55.87亿元,占其当年营业收入比重达到7%。通过升级改造,2017年底,其累计完成超低 排放改造的煤电机组容量达3300万千瓦,占煤电机组总容量的94%。

此外,截至2017年底,华电国际的清洁能源装机总容量达1013.0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65.79万千瓦。

无独有偶, 2018年5月,针对钢铁行业的《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也提到了“重点推进粗钢产能200万吨及以上的钢铁企业实 施超低排放改造,力争2020年底前完成钢铁产能改造4.8亿吨,2022年底前完成5.8亿吨”的目标。

早在2000年上市的宝钢股份(600019.SH),除了2017年完成吸收合并武钢股份(600005.SH)复牌上市的“大动作”,也在多方面探索环境治理 的“新赛道”。

7月16日,宝钢股份能源环保部顾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03年开始,宝钢股份开始公布环境报告,2005年改为公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公司主 要是从社会责任、经济可持续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做到对外部环境有所研判,另一方面是公司高层明确节能减排的方向,提前做好规划。”

目前,宝钢股份有上海宝山、武汉青山、南京梅山和湛江东山四大生产基地,以宝山基地为例,2013年-2017年,其五年环保技改项目投入累计超过35 亿元。

在焦炉、烧结技术改造方面,宝钢是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顾青提到,在新建设的湛江基地,在设计时考虑了很多新技术,青山、梅山、宝山基地还在改造中。

数据显示,2017年宝钢股份环保投资总额为13.74亿元,同比提升1倍,占总投资比例的27%。

与此同时,2017年其碳排放量减少约410万吨,而2014-2015年,其碳交易量分别为11万吨和12万吨。

“2018年,环保税开始征收,在这样的背景下,宝钢前期的环保投入有所回报,在申报过程中,能够享受优惠政策的排放源越来越多。”顾青提到。

与煤电、钢铁等行业不同,化工医药行业除了废气外,污染物更多的是废水和危险废弃物。沪市近150家化工、医药行业公司,中国医药节能减排资金 投入合计1600多万元,实现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同比下降4.5%,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95.46%。

2017年是巨化股份(600160.SH)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第八个年头。2017年,这家氟化工行业龙头累计在环保上投入近1300万元,综合能耗为97.49 万吨标准煤,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871吨标煤(按90不变价),比2016年下降32.5%。

7月16日,巨化股份人士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7年,公司对全部副产高温室效应气体HFC-23进行处置,全年核证减排量为2923.74万 吨。”

环保高压持续

事实上,不少上市公司已感受到环保监管加强的压力。

以辉丰股份为例,其因环保问题临时停产整治,5月30日还表示,原预计的复产工作将延期,预计全面停产不会超过三个月。

6月13日,辉丰股份披露《关于子公司连云港市华通化学有限公司收到环保部门<关闭告知书>的公告》,深交所在6月27日发出问询函,要求辉丰股份 梳理目前公司仍处于停产状态的生产车间情况,说明目前的整改进度是否与预期进度相符,是否存在无法按期复产的情况等。

对于加强环保信披,上市公司均表示理解与支持。

“强化企业的环保信披,是一个公司社会责任和治理能力的体现。比如一些境外的机构投资者,可能没有办法跑到上海来实地看公司的经营情况,但他 们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就可以多方面考量公司的治理能力。” 7月16日,上海医药(601607.SZ)一位人士表示。

其坦言,加强环保信息披露,也是A股市场走向成熟和国际化的标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了解到,A+H企业在港股市场就有披露ESG(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 治理)报告的要求。

上述巨化股份人士则建议,“可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平台,将环保法规定的国家各级环保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等主体应当公开的信息统一予以披露,让社会公众可以了解。”

“未来对于上市公司环境方面信息的披露要求,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透明。主要包括几大类,一是重污染行业;二是金融机构,虽然他们不排污,但 他们是很多企业产业的投资方,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也在研究中。第三,对沪深三板的企业要求也会更高,可能会按照ESG标准来披露。总体来 说,无论是重污染还是非重污染企业,未来在环境信息披露上都会越来越规范和严格。” 7月16日,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