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现代生活方式的逐步确立,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得到相应的跟进建设,农村垃圾污染呈数量 逐年递增、处理难度不断加大的特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距离美丽乡村的目标还有多远呢?

垃圾遍地是农村脏乱差最突出的现象。据卫生部调查显示,农村垃圾产生量每人每天可达0.86公斤,年垃圾产生量达3亿吨。农村垃圾乱扔乱倒、随意堆 积等现象已成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创伤。

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垃圾治理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力争重现绿水青山的乡村美景。自2014年起,我国就已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同时提出 用5年时间实现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目标。

但我国幅员辽阔,农村村庄分散,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资金相对短缺,条件较为复杂,因此,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因地制宜,选择 合适的生活污染处理模式。

农村垃圾特点是垃圾堆多、散、小。在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上,耗费成本较高,设施覆盖面窄,垃圾处理效果受到限制。不过,由于大部分城市现有 的垃圾处理能力能够消纳农村垃圾,因此以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推进农村垃圾处理不失为破局该难题的一剂良方。所谓城乡一体化处理,即生活垃圾以“村 集中、镇转运、县处理”或“村集中、镇转运、区清运、市处理”的模式纳入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处理。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处理的费用,降低垃 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也使早先城市垃圾转嫁农村的现象得以改善。

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指出,“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了60%,进展相当快,预计2020年可以实现目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解 决将是我们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虽然垃圾处理设施可以采取城乡一体化的方式解决,但是收集、转运、处理存在的费用依然较高。与此同时,农村垃圾堆放点的设施滞后亦会带来二次 污染的威胁。综合多方面因素看来,目前我国的农村垃圾处理仍存挑战。2017年2月,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 五”规划》显示,我国仍有40%的建制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缺失,村镇垃圾污染“脏乱差”问题依然突出。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的环境获得感,住建部目前采取的策略是重点推进、梯次推进,先在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环境敏 感地区,要求垃圾按时治理到位。

其实,农村垃圾治理推进困难,责任体系的缺失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因此,建立有效的农村环保问责制,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问题纳入镇乡村的政绩管 理和目标考核将进一步夯实农村环境保护体系,为碧水、蓝天迎来福音。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垃圾分类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不管采取何种治理方式,都需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让村民养成分类投放垃 圾的习惯,这是分类处理的前提。另一方面,要把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硬件建设,完善配套的环卫装置及 设施,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把小型化、分散式的垃圾处理设施延伸到农村,形成有效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